东营:逐梦,探索一座城市的“文明深度”

  一座城市,是所有居民共同的家。城市的文明程度,关系到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有这样一项事业,让东营这座城市数年来上下齐心,坚持不懈;有这样一份责任,让百万居民铭记在心,时刻坚守。东营,从未停止不断追求城市文明新高度的脚步。

  自2014年入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东营市追求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东营人用生动的实践,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从上到下,全民一心,不断深化自身的“文明深度”,让文明深入每个人的心间,让文明基因嵌入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顶层设计,全员行动

  “创城要实现人的素质提升,否则各种问题会不断反弹,文明创建是一场持久战,久久为功。”8月10日,东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专题调度会议召开,东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孙早军在会上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测评标准,对公共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环境、社会文化、市民文明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整改,要充分发挥公益广告、文艺作品、新闻媒体、文明实践等载体平台作用,在全社会营造文明创建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自创城攻坚战打响以来,东营市便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姿态,稳打稳扎,深化完善顶层设计,狠抓基层落实,刚柔并济、春风化雨,让创城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激发创城活力,调动大家携手创城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创城活动中来,东营市通过举办大竞赛、大比武的方式,推动县区之间、科室之间、干部之间比拼赶超、争先进位,稳抓实干进行创城工作。

  民生无小事,创城落实处。针对创城中出现的问题,全市开展了社区环境、市场环境、交通秩序等六大整治提升行动,并围绕长效机制、网格管理、创城宣传等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举措。在完善合理的制度安排与深入一线的现场督导下,东营市管出文明城市新形象,纠出文明城市新气象,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不断提升,文明成为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机制健全,稳抓实干

  “感谢市创城办、街道、社区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努力和付出,为我们解决了垃圾异味的问题,让居民们生活得安心放心。”创城期间,胜利街道新辉社区刘女士专门向市创城办赠送锦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

  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排民忧。为了解决新辉社区凤凰国际城西北角垃圾转运点的异味问题,东营市创城办第一时间协调街道与社区等相关工作人员,实地走访查看,并协同街道、物业、园林、环卫等多方面进行联动解决,在短短两周内完成了垃圾点的改造问题。小小的一件事,体现出的是东营市不断完善的创城工作机制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决心。

  文明是不断的追求,为了使创城工作有序开展,健全创城机制,东营市在执行、督查、宣传等机制中不断发力,完善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和义务劳动日制度;加强日常督导,对辖区大网格区块进行系统测评并及时通报结果;完善宣传策划机制,运用多种宣传工具与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于细微之处入手提升城市品质,深化城市文明深度,让创城意识深入人心。

  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并持久工程,文明之花的培育需要持之以恒,不停抓、细致抓、长效抓。东营市将以“归零”心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对创城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深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从点到面,基层创新

  “以前停个车可难了,现在这里停车方便不少,上下班也不那么堵了,再也不用为停车费心费力了。”近日,看着小区内整洁一新的环境,中南世纪锦城的居民刘先生欣慰地说。

  停车难让不少高层住宅小区居民烦恼不堪。由此引发的乱停车、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也影响了社区的和谐与安全。东城街道文锦社区为服务居民,以创城为契机,按照“三步走”的形式破解了高层住宅小区的停车难题。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东营市坚持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积极为居民营造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如今,再走进中南世纪锦城小区,整洁的环境,停放有序的车辆,让人耳目一新。

  党建引领、自治共治,解决社区难题顽疾;联动管理、共建共享,让基层治理井然有序……为了让创城工作深入基层,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解民生难题,完善基层治理,东营市各社区召开创城会议,传达创城文件精神,动员全体社区工作人员投入到创城工作中;社区全体人员周末加班加点,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各社区有效整合资源,主动积极配合各物业公司,加强协作,各尽其责,确保每一项任务有人管、有人办。“社区是我们的家,为了让社区环境更加美好,我们会逐步提升环境品质,对辖区小区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

  对于老百姓而言,检验创城的初衷和落脚点,关键还在于“能否解决现实问题”。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就是基层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

  典型感召,根植基因

  城市无德不兴,榜样是前行的力量。

  在东营市举办的“厚道齐鲁地 美德山东人”4-6月“山东好人”发布仪式中,让人们感受到身边有这么多的好人:诚信经营、热心公益和回馈社会的山东省“突出贡献企业家”王利民;八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妻子的东营区王营村村民王余三;38年敬业耕耘、退休发挥余热的全国劳动模范、胜利油田退休员工杜全芳;空手夺刀护学生的胜利油田矿区物业服务中心员工姜琳……他们忠于职守、尽心工作,用爱心与责任筑起了东营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地,让文明基因深入每个东营人心中。

  公民道德建设和典型选树,让文明基因根植于每个东营人心中,激励着每个东营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东营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好人群体星光灿烂、道德光芒熠熠生辉。近年来,东营市始终坚持将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注重模范引领、榜样带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发现最美东营人”、评选“山东好人”等活动,弘扬新时代东营精神,让文明基因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文明道德的良好社会风气。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明创建永无止境,从上而下,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健全机制到树立典型,都体现出东营对文明从未止步的追求。如今,东营正不断追寻与探索一座城市的文明深度,点亮城市“文化灯塔”,激发市民“文明火花”,让文明之光洒遍东营的每个角落。(齐鲁壹点记者 王帅 实习生 吴陈娇 赵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