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高斗葫芦雕刻传统技艺走进乡村“复兴少年宫”

  4月28日下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高斗葫芦雕刻第四代传承人邢文亭走进广饶县陈官中学乡村“复兴少年宫”,把非遗传统文化带进课堂,带到孩子们身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承非遗文化。

  了解葫芦雕刻

  “这是我们陈官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斗葫芦雕刻作品,高斗葫芦雕刻起源于高斗村,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将画雕刻在葫芦上的一种艺术活,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葫芦,福禄……”课堂伊始,邢文亭老师向学生展示高斗葫芦的雕刻作品,讲授高斗葫芦雕刻的历史及葫芦的寓意。受非遗文化魅力的影响,课堂上学生对葫芦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的津津有味……

  感受葫芦雕刻

  看着老师带来的高斗葫芦雕刻作品,从孩子们发出的赞叹声音中听出了他们的期待和热情。孩子们拿着制作工具跟随老师学习雕刻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在老师的帮助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葫芦雕刻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雕刻作品,高兴不已。

  传承葫芦雕刻

  “学校+传统文化”,碰撞出了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此次非遗进课堂活动,为同学们普及非遗文化知识,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感受非遗技艺的文化底蕴,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陈官中学校长张振华说:“我们本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了地域特色课程体系,聘请书法名师、非遗传承人等传统文化专家进校园,成立相关社团,在培养孩子们技能的同时,厚植他们爱家乡的情怀。”

  今年,广饶县陈官镇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片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中,吸纳各类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退休教师、老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乡村“复兴少年宫”兼职辅导员,开设葫芦雕刻、动物标本制作、轧染布画等一批特色课程,有效打通服务农村少年儿童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实现了学中乐、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