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好人群像”凝聚向上力量

  “今天又刷到你回家时的视频,把视频下的留言看了一遍又一遍,很不争气,流泪了!作为家乡人,我当天就站在人群中,看你静静地躺着盒子里归来、离去,很不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记得你是11月出生,眼前是不是就到你生日了?祝你生日快乐,万惠文!”

  出征少年身,归来英雄魂!30岁的消防员万惠文在救火时英勇牺牲,今年8月17日魂归故里山东东营,万人空巷。当地的网友和志愿者通过网络留言、扫墓纪念等各种方式时常缅怀着家乡的英雄。10月,万惠文被评为山东好人。

  点燃一盏“好人”明灯,照亮一座城。近年来,东营以“山东好人”评选为载体,持续打造“好人+”模式,积极倡树好人典型,放大道德模范“灯塔效应”,让德善之花在城市每个角落绚丽地绽放。

  好人+典型宣传,让榜样形象“火”起来

  49年党龄,53载义工,81岁高龄……跟随这些数字,穿越沉淀的时光,背后是赵晓凤“十万颗红豆”的故事。

  从为油田工人和家属免费理发,到服务社区退休和瘫痪老人、街头环卫工人等,她义务理发的善举坚持了53年。53年里她用坏了近百把推剪,帮助10万余人。每义务理一次发,就往瓶子里放一个红豆,于是就有了代表着10万颗爱心的红豆。如今,在她的带动了,辖区成立了18家“晓凤义务理发室”,300余名志愿者加入“晓凤义务理发室”志愿服务团队。赵晓凤荣获第七届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9月20日是全国第二十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东营市举行好人工作室授牌仪式,为赵晓凤好人工作室、郑桂林好人工作室等10个好人工作室授牌。

  面对好人工作室授牌,中国好人郑桂林总是低调地说:“给居民看病只是举手之劳。”就是这样一份举手之劳,郑桂林坚持了近20年。2003年,郑桂林从当地卫生院院长职位上退休,不少医院向他发出返聘邀请。但他谢绝了高薪返聘,留在社区当党员志愿者,无偿为社区居民看病,成为了社区居民的“义务保健员”。

  听好人故事,学身边好人。近年来,东营市不断完善优化典型选树宣传工作机制,以先进典型培育促进道德建设,全市涌现出中国好人47人次、山东好人401人次。通过成立好人工作室、举办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宣讲报告会等形式掀起学习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热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崇尚好人、学习先进、争当模范,逐渐形成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的传播效应。

  好人+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亮”起来

  初冬时节,湛蓝的天空不时掠过一群群鸟儿,芦苇荡中一群孩子正惊喜地观察着飞鸟。这样走进大自然的生态教育课,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教师常燕已坚持十余年。

  “唯有亲近,才会热爱!用身心去感受、守护大自然的馈赠,给孩子埋下生态保护的种子。”常燕说,在观鸟、护鸟活动中,坚持带领孩子捡拾身边垃圾,“2010年,我发起成立了‘小脚丫棒棒堂’亲子社团,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我都会带领学生开展公益环保活动。”对于中国好人常燕而言,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正是对生态文明最具体的个人践行,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简单有效的身体力行的教育方式。十多年来,常燕践行、坚守、传播生态环保理念,开展了近千场公益环保活动。

  有为生态保护奔波的好人志愿者,也有为人民安康坚守的好人志愿者。疫情期间,东城街道金水社区的小区门口总有徐霞的身影。作为“金水大妈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疫情防控有她,小区巡查有她,便民服务还有她。她说:“感念大家对我们家庭的关照,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恩社会。”原来,十多年前,徐霞的父亲瘫痪在床,她便放弃工作照顾父亲。其间,社区和邻里不时帮衬。孝顺的徐霞被评为山东好人,她也主动加入“金水大妈”成为了志愿骨干。

  “鼓励好人当志愿者、推荐志愿者当好人”。近年来,东营市不断深化“好人+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从志愿者中选树了一批像常燕一样叫得响、立得住的先进典型,形成好人和志愿服务共促共进良性循环。如今,在“好人”带动下,“志愿服务”已然遍地开花。东营市已先后实施了8批1310个市级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活动25万余次,累计直接服务群众216万余人次。

  好人+困难帮扶,让群众心里“暖”起来

  92岁老人寇其玉将省吃俭用积攒下的10万元退休金,捐给了垦利区黄河口镇中小学34名困难学生。而她当年退休时,只有45块钱的工资。

  “为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做一点贡献,这是我母亲一直以来的心愿。”在黄河口镇中学举行的捐赠仪式上,“山东好人”寇其玉老师儿子的讲述,让人动容于一颗心系教育的赤子心。寇其玉自1952年从事小学教师工作,那时地处偏远的黄河农场小学条件极其艰苦,土坯砌起的厕所在校外10多米远,一下雨泥水遍地,孩子上厕所都是寇其玉打伞护送。她以校为家,用肩扛、手搬砌墙、砌台阶,平整校园,硬化活动场所,建花园,绿化校园,中午带饭到学校吃,整天在校园里忙碌着。在她看来,“一切为了孩子,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黄河口镇建林村,有一个叫高辉宇的孩子,妈妈因病去世,爸爸是残疾人,生活很是拮据。山东好人杨新凤偶然得知后当天就来到孩子家中,送来300元钱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表示会资助孩子一直到初中毕业。6年来,杨新凤每个月都会给孩子送去300元钱,逢年过节还会给孩子送去新衣服、学习用品。孩子每次见面都亲切的称她为“妈妈”。

  让爱心传递,让温暖蔓延。近年来,东营市不断加强“好人+困难帮扶”的模式,发挥好人带动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好人”扶贫助困活动500余次,受惠群众1万余人次,让“好人”成为群众身边的“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