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春晖小学:创新思政模式,实现课程共生到生命共美

  东营市春晖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扎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基于“共生”哲学和多元智能理论,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校本实践为载体,以课程为媒介,开发实施了一系列思政课程,力图实现从课程共生走向生命共美。

  一、党建引领,“三联三争”实现管理共生

  学校坚持价值引领,积极探索“三联三争”“领、研、联、争”四位一体思政工作模式,不断健全全员育人导师制。将“四史”教育与学校思政课堂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团队“三联”(支部联系年级部,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作用,在各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和“大队辅导员”,具体负责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构建思政工作架构体系。学校构建了“领导团队-中层团队-年级核心组-教师团队”四级德育管理体系,全面实行扁平化管理,实现了年级部自主和处室协同的“双线”管理模式,各部门自主创新、协调配合、共生共长,有效提升了德育管理效能和精度。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区域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优势,组建全员育人导师团和九大共生德育项目组,通过主题研究和项目化学习,以点带面、协同共生,促进“两导三自”德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和思政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二、学思结合,“五育并举”彰显课程共生

  学校基于“从课程共生到生命共美”的教育愿景,在共生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积极构建“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在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系统设计校本课程内容,将思政教育课程化。开发并实施了以生态文明为内容的“走近黄河口湿地课程”、以习惯养成为主的“自主管理课程”、以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实景体验课程”、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情感教育课程”、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中国人过中国节课程”、以培养合格小公民为主的“制服课程”、以劳动教育为主的“致敬最美劳动者课程”等7大共生德育课程群。在建党百年和二十大召开之际,学校开展“共生先锋·春晖品质”思政建设论坛,围绕如何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进行研讨,依托各党支部为学生创建“红色启明星行动”、“晖光行动”、“蒲公英行动”等学习教育实践平台,对思政课程校本化进行了全息解读。积极开展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闪闪红星”主题单元课程、共话红色家书、党的故事我来讲、红领巾寻访百年光辉足迹、我心中的小英雄等主题系列课程,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展示活动,引领广大师生感悟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峥嵘岁月,通过访、听、说、读、写、演、唱、画、观、行“十维全息”形式,把“四史”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使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精神血脉中,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三、多方联动,“共生教育”突出家校共生

  学校积极培育互融协同、共生发展的育人文化,构建互助协同育人新格局,促进家校共育,以培育宁静自主、协调合作、乐活共生的春晖少年为育人目标积极构建支持性协同管理组织模式。学校先后成立学校、集团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少代会等多方面协同管理共同体,厘清各方工作、功能、表现、责任和成员归属,共同协商决策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事项。学校组建“家校社创意联合委员会”,促进“集合家庭力量”、“集合社会资源”、“集合多方智慧”任务落实,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共谋发展的“创意和谐链”;学校组建“音乐、体育、美术、科技、人文”五大家长智慧学院,创办“东营市春晖小学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充分发挥了协调育人模式,促进了家校共生共育,实现了思政课程化领域拓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新时代接班人贡献春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