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建、拓、强、促、创”五大举措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

  东营市共青团河口区委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少先队社会化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锐意改革创新,聚力攻坚突破,通过“建组织、拓阵地、强队伍、促实践、创品牌”五大举措,全力构建起组织基本覆盖、机制规范运行、资源广泛整合、阵地充分利用、队伍有效动员、活动形式多样、队员积极参与的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形成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少年儿童普遍受益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

  坚持党建引领“建组织”

  积极履行“全团带队”政治责任,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全面落实由区委分管领导担任区少工委名誉主任,团区委和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区少工委主任,构建起全区通力协作的少先队领导机构。深化团教协作,健全教育系统党建带队建工作机制,将学校少先队工作纳入全区教育系统党建考核,强化学校党组织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2020年全区21所中小学全部成立少工委,均由学校党组织负责人任学校少工委主任,2021年11月在河口街道河盛社区举行社区少工委成立仪式示范活动,目前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的14个社区(村),均成立少工委,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双报到”学校党组织书记共同担任社区(村)少工委主任的“双主任制”模式。

在河口街道河盛社区举行社区少工委成立仪式示范活动

河盛社区少工委开展“喜迎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整合多方资源“拓阵地”

  一是创建河口区首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主动牵头联系,整合区内红色教育、公共文化服务、黄河文化、法治教育、科技创新、安全自护、劳动教育等七大类16处场馆基地,覆盖全区5个镇街1个开发区,积极指导每个基地按照一套运行机制、一支校外辅导员队伍、一批结对学校、一个品牌实践活动、一个活动“打卡”模式、一枚“红领巾奖章”特色章等“六个一”的标准规范创建;二是精心设计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地图。根据河口区本地特色及各基地功能,精心绘制卡通版校外实践教育地图,地图上设有基地分类导航、地址定位和预约电话,既是少先队员打卡实践的方向指南,又是宣传展示河口区行政区域的特色名片;三是建立各部门单位协同共建机制。积极承办市级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联合7大部门单位共同点亮河口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地图。牵头建立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微信群,将全区16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负责人集聚群内,定期发布活动资讯及展示交流基地特色创建做法,实现线下线上动态监管,构建起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阵地共建的和谐共建机制,促进校外实践基地真正建起来、用起来、管起来、活起来。

各部门单位领导共同点亮“河口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地图”

  融合校内校外“强队伍”

  一是组建区级少先队校外辅导员人才库。积极链接区内优秀思政课教师、团干部、青联委员,拥护党的领导、道德高尚的劳动模范、艺术家、非遗传人、“五老”、优秀家长、社会工作者、青年志愿者以及公检法、消防、新闻媒体、医疗系统、科技行业、心理健康等各条战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100人,聘请担任河口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目前,全区已聘任社区辅导员52名,聘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辅导员17名,聘任到学校大队的校外辅导员31人;二是成立了区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聘任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张卫军为带头人,11名市区级优秀骨干少先队辅导员为成员,工作室集教学、科研、培训、组织活动等职能于一体,充分发挥少先队名师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辐射引领作用,作为全区少先队工作的“智囊团”和“后援团”。三是做好校外辅导员培训管理。根据校外辅导员的工作单位、个人专长、服务领域,区少工委进行统筹管理,把校外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全区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计划,将定期开展工作绩效评价,在区级辅导员技能大赛、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表彰及二星级“红领巾奖章”评选中,加入校外少先队辅导员名额。

成立河口区少先队名师工作室

河口区文化馆的校外辅导员指导少先队员剪纸创作

  设计特色争章“促实践”

  根据16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功能特色,由团区委统一设计推出16枚“校外实践基地特色章”,同时为少先队员配套制作“集章打卡手册”,一本手册指引少先队员走遍河口,了解河口,更加热爱家乡河口。将实践基地特色章纳入全区红领巾奖章争章体系,促进校内校外少先队员评价激励有机结合,少先队员们只要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完成打卡实践或者参与“红领巾讲解员”活动为实践教育基地提供志愿讲解服务,校外实践基地的辅导员便为少先队员在集章打卡手册上粘贴本基地的“校外实践特色章”,集齐5处不同基地的特色章,兑换社会实践证书,将校外实践集章情况作为评选“红领巾奖章”星级章的重要参考。今年暑假,团区委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统一制作特色章16000个,为全区21所中小学的5000名少先队员配发“集章打卡手册”和实践教育地图,引领少先队员广泛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真实践,勤锻炼,无形中促使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为了网红打卡基地,争章打卡成为了少年儿童的新潮流新风尚。

发布河口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红领巾特色章

为参与实践打卡的少先队员粘贴红领巾特色章

  打造实践活动“创品牌”

  一是品牌活动示范引领,深化校外实践活动内涵。暑假伊始,召集全区学校、实践基地、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代表在区文化馆举行“喜迎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主题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发布“向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报到”、“红领巾讲解员”我为河口来代言、“社区小主人”行动、“少年儿童社会实践营”、“红领巾小社团”实践活动等5个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活动项目,组建了5个“雏鹰假日”小队,区文化馆、图书馆两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分别开展校外实践品牌活动示范,明确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为党育人”的思想主线。二是家校社三位联动,校外实践活动全域开花。暑假期间,全区各中小学积极行动,充分利用家委会的力量,组织少先队员就近就便向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报到,完成了学校与基地“手拉手”结对,覆盖全区1.2万余名少先队员。通过招募、选拔、培训、上岗实践四步走,组建了一支35人的“红领巾讲解员”队伍,为区内8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提供志愿讲解,让红领巾讲解员在实践锻炼中成为了新时代文明河口的讲述者、传播者、传承者。发动近2000名少先队员“向社区报到”,开展社区治理、垃圾分类等“小手拉大手”行动,助力全区群众满意度宣传工作,争当社区小主人。全区5处“萤火虫学堂”组织100余名少先队员开展了“少年儿童社会实践营”、“红领巾小社团”实践活动,丰富了留守、困境儿童的假日生活,打造了“红领巾爱河口”实践活动品牌。

红领巾讲解员在河口区图书馆为少先队员志愿讲解

河口街道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向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报到

少先队员在中共河口街道工委党校实践打卡

  下一步,共青团河口区委将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改革创新少先队校外组织体系,打造过硬的校外少先队工作队伍,通过整合联动区域资源,筹措社会力量,进一步搭建校外实践平台,丰富工作载体,更加具体化、常态化、持续化地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内生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少年儿童的氛围和合力,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帮助少年儿童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