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释放文明红利 共享幸福生活

  国家一级鸟类、世界濒危鸟类东方白鹳,喜在高处筑巢安家。

  在黄河入海口广袤的湿地滩涂上,为了保护输电铁塔上安家的东方白鹳,山东东营供电公司实施了多年的“云端的守护”珍稀鸟类保护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2022年,东方白鹳在输电铁塔上筑巢繁殖已达150多对,年孵化幼鸟400多只。该项目被评为2022年东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新华网发(杨斌 摄)

  生态美、城市美、生活美、人心美,是东营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精神内涵,也是东营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五有五为五聚”工作,许给市民的文明红利。

  五有五聚,搭好台子唱好文明戏

  在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宣讲正在进行着。

  百姓宣讲员冯静静用带着“泥土气”“烟火气”的大白话向群众解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把过去的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与群众的生活方方面面结合起来,用“小变化”展示“大发展”,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分享身边的新变化。

  “讲得好!这些年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杨庙社区居民许福华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如今住上了新楼,水、电、气、暖一应俱全。这就是幸福呀!”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走进群众、讲好故事,垦利区“垦地有声”宣讲团成员张秀美还为杨庙社区居民带来京剧《智取威虎山》经典选段,并以互动的形式为群众讲述了主人公侦察英雄杨子荣的故事。

  “搭好台子唱好戏,东营市构建起多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引导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向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集,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东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同志介绍。按照实现“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标准全覆盖要求,该市先后印发《东营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东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导标准》,绵绵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东营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40个、实践站1687个(社区站221个、农村站1466个);文明实践基地767个、文明实践家庭站1000余个、志愿服务站(点、岗)2000余个。其中,广饶县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东营区为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

  自2022年以来,东营市在全面落实“五有”建设要求前提下,高标准打造志愿服务示范街、爱心驿站、主题公园、创研基地、线上平台等各类阵地体系,设立志愿服务示范街16条、新建爱心驿站67个、融合打造主题公园16处、改造提升文明礼堂9处、试点建设文明实践家庭站1000余个。依托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艺展演、电影放映、公益大集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9万余场次,惠及群众224万余人次。

  你点我供,守一方水土护一方人

  “听说咱社区又组织‘微心愿’活动了,上一次没认领上,这回我第一个认领。”

  日前,东营区龙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暖心清单”刚发布,马上就有像赵素敏一样的青年党员、志愿者、爱心人士前来认领。在落实全市志愿服务“菜单+项目”运行机制基础上,龙居社区制定了社区文明实践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充分整合资源提高效能,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行”菜单式“文明实践服务,在全省率先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常态化推进志愿项目1899个,累计工时319万余小时。”东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同志介绍。东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切实融合了城市乡村、区内区外、线上线下资源,有效推动了“精神共富”各类元素的富集,扎实筑牢“精神共富”的实践底座。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推动志愿服务从“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东营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提升“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组织接单—群众评单—政府奖单”的“你点我供”运行机制,实行志愿服务项目“需求征集、审核确认、公开发布、跟踪问效、总结评估”五步工作法,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精准性、实效性,推动文明实践精准对接群众需求。2022年,依托平台点单运行项目622个,服务群众6.7万余人次。

  东营市着力推动社会志愿服务量向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集、倾斜,重点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组织开展“情暖桑榆”“春蕊妈妈爱伴成长”“一米阳光,助爱出行”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2万余场次。今年,东营举办全市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启动仪式,发布实施年度志愿服务项目210个,制度化确定每月5日为文明实践固定活动日,推动“五为”志愿服务持续升温、形成热潮。近期,东营市还对22个年度示范项目进行评估,发放项目扶持资金4.9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实践。截至目前,东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公示志愿服务活动39.8万余个。

  向善向上,身边榜样引领文明新风

  寸心言不尽,冰壶万缕丝。

  只因一句“我要照顾你一辈子”,她一生未嫁,照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伤的姨母四十余载,用实际行动传递着超越母女之情的人间大爱。她就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金水北区小区居民杨树庆。

  心里甜,命就不苦。面对社会各界的关爱,杨树庆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社会。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投身公益事业七年如一日,做着最普通的“小事”,书写着人间“大爱”.她也因此被评为第七届东营市道德模范。

  东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怀亚男说:“注重模范引领、榜样带动,成为加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有效抓手。为此,各社区、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原有的信仰道德讲堂、青年驿站、文化场馆、农家书屋、科教基地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和服务设施功能,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为社区、村居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

  从一生未嫁、照顾姨母的杨树庆到三十五载养育智障弃婴的刘玉英,从坚守抗疫一线、鞠躬尽瘁的孟凡涛到一诺千金、筑梦“金河滩”的高占明,从爱岗敬业、以“纸”书写匠人精神的魏国华到救助翻车老人、在生命线上与时间赛跑的李文明……一个个最美东营人,构成了东营人向善向上的精神群像;一个个大爱故事,滋养了文明城见贤思齐的公序良俗。

  点燃一盏美德明灯,照亮一座文明之城。近年来,东营市不断完善优化典型选树宣传工作机制,建设“东营好人”数据库,成立好人工作室,开辟“东营好人馆”进行线上好人展示;举办“道德模范”和“最美东营人”发布仪式,大张旗鼓表扬典型;将典型形象融入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中,打造“最美一条街”;打造华八井、营二井等一批油田教育阵地,成为典型推广的重要载体;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德如芝兰,行若春风。截至目前,全市获评中国好人47人,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好人593人,拥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2166支,志愿者45.7万余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