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运用“12345”工作法,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如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需要满足群众需求,事情有人管,更要有人干!广饶县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解决了“有人管”的问题,但“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没有过多精力投入,“谁来干”就成为了摆在村(社区)的一大难题。广饶县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在全省率先启动设立了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管理员。2022年,依托城乡公益性岗位配备进一步充实调整管理员队伍488人,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广饶县配齐建强实践站管理员队伍,围绕群众需求做文章,以管理员发挥作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运用“12345”工作法,取得了让群众满意的成效。

  一是坚持一个核心。以“问需于民”为核心,紧扣群众需求、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围绕理论铸魂、文化传承、移风易俗、环境改善、家风建设、文化惠民、素养提升等七大工程开展实践活动。

  二是用好两个平台。一方面,做实线下实践平台。实施优秀实践站创建计划,在村(社区)实践站全覆盖的基础上,50%的实践站达到了县级优秀等次。另一方面,做优线上融媒平台。针对基层群众微信使用普遍的情况,依托“文明广饶”微信公众号开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媒体工作平台,实现了专业制单、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功能。

  三是建立三项机制。建立培训培养机制。联合县委党校、中心(分中心)管理员成立讲师队伍,采取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分层分众对实践站管理员进行培训。建立管理监督机制。制定《广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员工作指导标准》,明确工作职责,年中岁尾2次对实践站管理员进行考评。建立激励回馈机制。选树发布优秀实践站管理员,根据活动参与积分情况回馈相应的奖品,有效地调动了管理员参与的积极性。

  四是健全四项程序。围绕群众 “需”,采取“征集-发布-认领-反馈”四项程序;着眼部门“供”,采取“征集-发布-点单-反馈”四项程序,把管理员作用发挥贯穿始终。在征集阶段,由村(社区)管理员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资源摸排等形式,征集群众需求,逐级上报,避免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 “两张皮”。在发布阶段,根据群众所需,形成实践站活动计划,落地一批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趣味赛事等项目。村内解决不了的上报审核后补充到县级文明实践目录,在全县范围“送单”推广。在认领(点单)阶段,由村(社区)管理员作为对外沟通联络媒介,及时与志愿服务承接单位对接,商定活动安排,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在反馈阶段,由管理员全程记录、存储或上传相关图文资料,做好志愿服务效果评价征集等后续工作。目前,运用征集反馈机制和需求转化机制开展工作的村(社区)均达100%。

  五是统筹五支队伍。广饶县创新实施“村民互助”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级架构,围绕“5(党员先锋、文化娱乐、移风易俗、村容治理、矛盾调解)+N”成立1865个文明实践互助会。管理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村民互助会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用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推动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地及时解决,文明实践的时效性和生命力全面增强。